第(2/3)页 其他三位也不用上工的知青老师,这个时候,不知道干嘛去了,都不在。 顾云朝是确实不知道另外三位知青老师干嘛去了,但云裳却能大概猜到。 不过,那些事情,跟她没有太大的关系,云裳收拾了一番之后,朝着陶家的方向走过去。 大季屯里的人,大部分都是姓赵,陶家是十多年前逃难到的大季屯,后来就在这里安定下来了,现在也算是三世同堂了。 不过到底是外来户,陶家的房子并未能修到村里的好地段,而是修建在了村子尾巴的位置,紧挨着村里的后山。 后山这个称呼听上去,似乎就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山,但实际大季屯的这个后山,却并不小,放眼看过去,又高又险,而且山连山,绵延到了目力所极的地方。 正因为如此,村里的人都是叫的大后山,给了一个“大”字,以衬托后山的不平凡。 陶家房子的位置,对村里最穷的人来说,都是差的。 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家太靠近大后山了,那里有大季屯里唯一的一条上山的路,也是山上动物,偶尔冲下山时,最常选择的路。 大概就在三年前,就有野猪从山上冲下来,陶家的房子首当其冲,就遭受到了损失。 照理说,都这样了,陶家就得想办法搬到村里内部一点去。 以前的话,或许是村里的人有些排外,陶家不得不把房子起在了村尾的位置,远离村里的人,但现在,陶家已经在大季屯十多年了,早被当做了大季屯的自己人。三年前那一次,遭受到野猪的袭击,大季屯的大队长自己都主动地提出,问掏国强,要不要重新起房子。 却被陶家拒绝了。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怪异,但村里的人,却纷纷表示理解的。 起房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加上陶家那么多的人,那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,陶家那时候,三儿跟小女儿的亲事还没着落呢。 村里的人,都帮着陶家的人解释了,陶家人也顺势承认了下来。 可云裳知道,陶家会守在那边不动,固然有起房子花费太多的原因,但那绝对不会是主要的原因。 想一想刚刚陶杏儿来找她的时候说的话,“舅舅送了鱼过来”,再加上其他偶尔发生的一些事,云裳大概就能推断出陶家守在那边的主要原因了。 像是这种山上大型动物冲出来的事,毕竟是小概率事件,陶家的人在那边住了十多年了,也就遇到了三年前那么一回,而且当时还不是野猪直接就朝着他们的房子冲过来的,而是被人赶的,被迫冲进了他们家里。 反而,住在那边,一不管是上山,还是出门,都很方便;二远离村里的人群,安静自在。 若是给云裳选择,她也非常愿意留在陶家现在住的这个地方。 到了陶家的时候,家里只有今天下午没上工的蒋荷花在。 她刚把晚上要吃饭的东西都拾掇好了,正在打扫卫生,听到敲门的声音,还愣了一下。 这个时间点,可不应该是有人来的时候,大家不都应该在地里忙活吗? “婶子,是我。”云裳笑眯眯地回道。 听到顾云朝熟悉的声音,蒋荷花的脸上顿时布满了笑容,欢喜地走过来给云裳打开了小院子的门,“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?” “我借点东西,还要出去一趟。”云裳说道。 “借啥,婶子拿给你。” 在这个贫困的年代,想要借东西,那也不是一般的关系能借到的,更何况有些人借的还是要紧的东西,可蒋荷花连问都不问云裳要借什么,就大口承诺留下来。 她是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。 云裳的心中暖暖的,张口说出了自己要借的东西来:“我借个背篓,还有砍刀。” 这东西,陶家是有的,但顾云朝一个教书的,几乎不下地干活,突然之间借这些,不免让蒋荷花疑惑地皱了眉。 第(2/3)页